协助长者适应院舍生活

随着人口老化,安老院舍服务是否能配合需求,让长者安享晚年,无疑是你我都要关心的重要课题。

你会否考虑入住安老院?

研究显示 ,长者往往因健康情况骤变,如认知障碍症丶视力问题丶跌倒等,而需要接受院舍照顾,他们普遍被认为是残障无能丶无依无靠,因此一般长者也抗拒住进安老院。若果长者在欠缺心理准备或带着负面期望之下而入住安老院,院舍生活的适应便倍添困难。

长者本身是否自愿入住丶对院舍所持的态度以及入住院舍前有否充分心理准备,会影响日後适应情况和对院舍生活的满意度。过程中,护老者与家人从适应生活起居丶休闲活动以至人际关系方面的细心照顾和关怀,均能帮助长者建立安全感,融入院舍群体生活。

长者会出现哪些情绪反应?

常见的情绪反应有:

  • 恐惧丶缺乏安全感
    • 要离开熟悉环境,去面对陌生的人和事
    • 由个人生活转变为群体生活模式,生活规律不能自主
    • 对入住院舍的误解 — 「入去等死?」
  • 自觉被遗弃丶自我价值低落
    • 要离开熟悉环境,去面对陌生的人和事
    • 认为子女无情,自觉遭家人遗弃
  • 失落感
    • 面对种种失去,例如健康丶生活的自主丶过往在家庭的角色丶私人空间丶毕生的珍藏丶旧街坊及乡里等,感到哀伤

正如孩子刚入读幼稚园丶升小学都会出现负面情绪,长者入住院舍初期亦难免感到失落或烦躁不安,这并不代表要放弃院舍生活。

院舍生活对长者有好处吗?

对缺乏自我照顾能力的一群,院舍的照顾有其好处,例如二十四小时有护老者当值。家人的照顾负担亦可得到纾缓。对一些独居的长者而言,入住院舍可以扩阔社交网络,减轻孤独感。

家人怎样协助长者在入住院舍前做好心理准备?

一丶 共同决策,入住前作充分心理准备

先了解长者对入住院舍的想法;尊重长者,让他们参与选择院舍过程,以消除疑虑,减低无助感。安排实地参观,向长者介绍院舍的服务丶设施丶收费,或透过光碟或单张,帮助长者了解院舍环境。

二丶 加强归属感,多探访保持联系

鼓励长者带同适量个人物件 (如纪念品丶信物〔或可以照片代替〕丶相片丶惯用的水杯等),增强对新环境的亲切感和归属感。长者既想见儿孙又担心他们辛苦的矛盾心情,家人应予以体谅。其实家庭支援是长者生活满足感的主要来源,家人应安排定期探望。尽可能保留长者的房间,好让长节日时可带长者回家渡假,亦可让长者存放重要物品,减少被遗弃的感觉。

三丶 预期长者会有情绪困扰

容许长者表达哀伤失落,尝试理解他们,不要期望他们很快开心起来,亦毋须因而自责或减少探访。探访时与长者分享小吃丶时事丶为他们梳理头发丶剪指甲等,以行动表达关爱。

四丶 与院舍职员保持良好沟通,互相体谅

家人应视院舍职员为照顾长者的合作伙伴,多给予正面回应和鼓励。避免只着眼去找职员的错处或瑕疵,免得双方关系紧张,难为了长者。

院舍方面如何协助长者顺利适应院舍生活?

一丶 改善沟通

入住初期尽量由固定职员负责与长者沟通,减少混乱及焦虑。保持眼神接触丶以长者喜欢的名字去称呼以示尊重和增加亲切感。即使有沟通障碍,在协助洗澡丶换尿片前亦宜先知会,给予充足心理准备。

二丶 鼓励发挥,加强参与

让长者在能力范围内发挥所能。若长者能以助行器慢行,应减少使用轮椅,能自己进食,则避免喂食;安排长者负责摺叠衣物丶派发碗筷,让他们出一分力,有助增强自信和归属感。合适的休闲活动能引发长者对生活的期待,增添动力和乐趣。护老者应鼓励长者多参与活动,适应群体生活,分享经验和感受。

三丶 增加用餐乐趣

舒适的用膳环境使人心情愉快,增进食欲。尽可能让离开床位用膳,并提供多元化的膳食选择,在节庆日子或生日,安排聚餐丶节日美食丶分享家乡小食,增加生活乐趣。

四丶 保障私人空间和私隐

保护长者的私人空间和私隐,给予长者有尊严的照顾。例如提供独立房间丶洗手间和浴室。若资源有限,则利用隔板丶屏风等设备提高私隐度,尽可能安排同性别职员为自理能力较弱的长者洗澡丶处理大小二便等。

五丶 共建和谐,关顾情绪

华人长者认为人际关系 (与院友和院舍护老者的关系)是适应院舍生活过程中最具挑战性的一环 ,院舍可协助长者学习社交技巧,建立和谐关系,适时调解纠纷。职员应留意长者情绪及行为变化,若长者持续抑郁丶焦虑或情绪受困扰,对喜欢的事物失去兴趣,应及早向医生丶社工或临床心理学家求助。

总结

长者入住院舍後,需要一段时间才能适应,初期或会出现闷闷不乐丶焦虑丶食欲下降丶失眠等情况。护老者与家属若加以细心照顾和关怀,大多数长者都能逐渐接受和适应院舍生活。可是一旦发现长者有抑郁或焦虑的症状,应尽早带长者求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