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長者受虐
每個人也應活得有尊嚴,免受身心傷害。長者受虐,不論是對長者、他們的家人,還是施虐者,甚至是整個社會,都有深遠的負面影響。因此,預防長者受虐是值得大家關注的重要議題。
虐待長者的定義和性質
根據社會福利署於二零二一年所修訂的「處理虐待長者個案程序指引」:
一般而言,虐待長者是指傷害長者福祉或安全的行為,或不作出某些行為以致長者的福祉或安全受到傷害,通常施虐者與受虐長者本身是互相認識,或施虐者是負責照顧受虐長者的。
虐待行為可能只發生一次或重複發生,或是短暫或是長時間發生。而且,無論長者是否覺得受虐待,虐待行為本身可能已足以構成虐待長者。即使施虐者不是蓄意傷害長者,若其行為對長者造成傷害,也可構成虐待長者。
虐待行為可按其性質分為以下六種類別:
種類 | 性質 | 受虐長者表徵/行為的例子* |
1. 身體虐待 | 對長者造成身體傷害或痛苦,而這些傷害乃非意外或由於沒有提供任何預防措施所引致的。 |
|
2. 精神虐待 | 危害或損害長者心理健康的行為及/或態度,例如羞辱、喝罵、孤立、令長者長期陷於恐懼中、侵犯長者私隱,及在不必要的情況下限制長者的活動範圍或活動自由等。 |
|
3. 侵吞財產 | 任何涉及剝奪長者財富或妄顧長者利益的行為,例如在未經長者同意下取用長者的財物、金錢或轉移長者的資產。 |
|
4. 疏忽照顧 |
|
長者出現下列情況:
|
5. 遺棄 | 在欠缺合理原因下,長者被負責提供照顧或監護者離棄,而對長者身體或心理造成傷害 | 長者出現下列情況:
|
6. 性侵犯 | 施虐者對長者作出性侵犯,例如向長者展示自己的性器官、非禮或強迫進行性行為等 |
|
*註:以上所列的行為或跡象,並非一定是虐待長者的證據,但當這些表徵出現時,大家應提高警覺,多關注長者的情況,如有需要,應盡快向有關專業人士(例如社工、醫護人員、警察等)尋求協助。
長者受虐的風險因素
- 受虐長者方面
- 身心狀況較差 - 長者需要依賴別人照顧,如患認知障礙症、中風和柏金遜症的長者
- 社交網絡薄弱 - 只有很少親友,少與外界接觸,唯有信任和依賴照顧者。因此,當與照顧者關係出現問題時,長者便難以尋求外界的協助
- 家庭問題或轉變 - 長期家庭問題(例如居住環境擠迫、與家人關係欠佳,缺乏溝通、慣以暴力解決事情),又或是未能適應家庭環境轉變(例如因為配偶或照顧者離世,長者須改與其他親友同住),如雙方未能適應共同生活,便容易產生衝突,若情況惡化,虐待行為便有可能發生
- 施虐者方面
- 身心健康欠佳 - 照顧者本身患有疾病或精神問題,有暴力傾向、專制和橫蠻個性,有濫藥或酗酒等不良生活習慣
- 經濟財政問題 - 受失業、工作收入不穩定、欠債等問題困擾,又或是在經濟上須要倚賴長者來維持生計,在此等情況下,長者受虐,特別是被侵吞財產的可能性也較高
- 照顧壓力問題 - 照顧體弱長者的壓力尤其沉重,如果照顧者處理不當或得不到支援的話,久而久之便會產生怨忿、不滿等負面情緒,虐待長者的機會便會上升
處理和預防長者受虐
- 給予長者的建議
- 危急情況下的處理
當人身安全受到威脅時,長者應:
- 保持冷靜,不要刺激施虐者
- 若身體受傷,立即致電999報警求助
- 攜同身份證、銀包、手提電話及所需藥物,離開現場,向鄰居、親友和社福機構求助,請參考本文末段「長者受虐的求助途徑」
- 若果長者是在正接受服務的機構內遭受虐待,應立即向機構主管或其他職員求助
- 預防受虐的自強方法
為預防受虐,長者宜:
- 保持身體健康 - 實踐健康生活模式,保持強健體魄,以增強對日常生活的獨立處理及應變能力
- 建立良好關係 - 與親友保持聯絡,參與社區活動,從而擴濶社交圈子。即使生活遇上不快或困難,身邊也有熟悉的人可關心和幫助自己
- 常常耳聽八方 - 保持社會觸覺,多留意新聞時事,借鏡別人的經驗,特別是其他長者受虐的經歷,從而提高預防受虐的意識
- 妥善管理財務 - 學習管理自己的財務,即使委託了他人代勞,也須定期查核。如果有人提議變動資產,切勿魯莽簽署文件,應三思而行,或者向信賴的人徵求意見
- 危急情況下的處理
當人身安全受到威脅時,長者應:
- 給予家中主要照顧者的建議
- 接納支持 - 留意長者的情緒反應,接納他們的感受並給予支持;多體諒長者的身體狀況,適當地調節對他們的期望並給予適切的協助
- 給予所需 - 除了「衣食住行」以外,生活上的必需品也包括藥物、醫療用品和輔助器具(如手杖、眼鏡、假牙等)。假若長者長期卧牀,照顧者必須遵行預防褥瘡措施,例如定時幫助他們轉換姿勢。如果長者感到不適,應盡早陪同他們前往求醫
- 處理憤怒 - 與長者相處時若出現憤怒情緒,首先要自我冷靜,待彼此都平靜下來後,才探討大家對事件的看法和感受,以增進了解和尋求可行的解決方案
- 紓緩壓力 - 好好照顧自己,透過休息、體能和興趣活動、社交、向人傾訴等等,來紓緩壓力和調適情緒
- 尋求協助 - 建議家中照顧者,特別是獨力承受著巨大照顧壓力的一群(例如認知障礙症患者的照顧者),參加支援小組或講座以學習照顧技巧和交流經驗,主動與其他家人商量如何分擔照顧長者的責任,善用社區資源以減輕負擔。如果發現自己長期處於過大的精神壓力,感到未能應付,並對日常生活構成影響的話,請盡早求助
- 給予認識長者的人士的建議
- 保持聯絡 - 多點致電或探望長者,關注他們的身心需要,給予關懷和協助
- 細心觀察 - 長者受虐後可能會感到很無助,覺得自己無用和自我怪責,甚或會認為沒有人可以幫助他們,致令他們繼續啞忍著侵害。如果察覺到長者對照顧者異常恐懼,情緒波動或出現不尋常的表現,例如神情呆滯、退縮、經常缺席他平日喜愛參加的活動、被問及時前言不對後語等,建議找一個私隱度較高的地方,向長者了解箇中原因,查探他是否受虐
- 陪同求助 - 如懷疑長者受虐,應陪同長者前往求助
(註:有關「給予機構照顧者的建議」請參閱本服務網站上「護老者天地」* 內的另一篇文章。)
長者受虐的求助途徑
受虐長者應盡快尋求協助,認識受害長者的人應鼓勵並陪同長者前往求助。專業人員(例如社工、醫護人員、警察等)會尊重長者的意願,用最適切的方法保護及幫助他們,使情況得以改善。在保障長者安全的前提下,專業人員更會幫助施虐者解決其個人或家庭的問題,並在情況許可下,盡力協助長者與家人,包括與施虐者改善關係。
如有需要,可參考以下求助途徑:
- 聯絡各區長者地區中心或綜合家庭服務中心/綜合服務中心,各中心的查詢電話及地址可參考社會福利署網頁:https://www.swd.gov.hk/tc/svcdesk/faqs/serelderly/#q17
- 如受虐長者正接受其他社會服務,可向該服務單位社工求助。如有需要,該服務單位社工可安排轉介
- 社會福利署熱線:2343 2255
- 明愛向晴熱線(24小時):18288
- 東華三院芷若園24小時危機熱線:18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