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大腸癌
大腸癌
大腸癌是本港最常見的癌症之一。大多數大腸癌是由一粒細小的瘜肉開始形成。瘜肉通常是良性的,但有些會慢慢演變為癌症。這種變化可以歷時10年或以上。若不及早治療,癌細胞會侵入和破壞附近的器官,還可經血液和淋巴系統擴散至身體各部位。
風險因素
多個大腸癌的風險因素其實與我們的生活和飲食習慣息息相關,因此是可以改變的,包括飲食中的纖維含量不足、進食加工肉食和大量紅肉、缺乏體能活動、肥胖、飲酒和吸煙。
另一方面,有一些風險因素則不能改變:
- 50歲或以上男性
- 帶有遺傳性的腸病,例如家族性大腸腺瘜肉病或連氏綜合症
- 大腸長期發炎,例如潰瘍性結腸炎
- 過往有大腸瘜肉
- 有大腸癌家族史,尤其是直系親屬(即父母、兄弟姊妹或子女)
- 如有直系親屬在60歲前確診大腸癌,或多於一個直系親屬(不論確診歲數)患有大腸癌,風險則更高
大腸癌病徵
常見的病徵包括:
- 大便習慣在不明原因下有所改變(腹瀉或便秘),並持續超過兩星期
- 大便帶血或帶有大量黏液
- 大便變得細窄
- 大便後仍有便意
- 腹部不適(持續疼痛、腹脹、飽脹或絞痛)
- 原因不明的體重下降和疲倦
由於這些病徵往往與其他腸道疾病相似,如果你發現有關症狀,應盡早求醫。
預防大腸癌
透過實踐健康的生活模式,可減低患上大腸癌的風險。
- 多進食全穀物、豆類、水果和蔬菜等高纖維食物
- 實行低脂肪飲食
- 採用健康飲食烹調方法,例如清蒸、白灼、焗、炆、燉等
- 減少進食紅肉(例如牛肉、羊肉和豬肉)和避免加工肉食(例如火腿、香腸、煙肉、午餐肉等)
- 恆常進行足夠的體能活動
- 保持適中體重及腰圍
- 避免飲酒及吸煙
大腸癌篩查
大腸癌在病發初期可能沒有任何病徵。大腸癌篩查的目的就是及早在未出現任何病徵前,透過檢查發現,以便及早治療。政府轄下的「癌症預防及普查專家工作小組」建議,年齡介乎50至75歲的一般風險人士應與醫生商討,考慮採取以下其中一種篩查方法:
- 每1或2年接受一次大便隱血測試;或
- 每5年接受一次乙狀結腸鏡檢查;或
- 每10年接受一次大腸鏡檢查。
政府推行的「大腸癌篩查計劃」資助50至75歲、沒有大腸癌症狀的合資格香港居民在私營界別定期接受篩查服務,以預防大腸癌。計劃參加者在約見參與計劃的基層醫療醫生後接受大便隱血測試。如測試結果呈陽性,參加者需要接受大腸鏡檢查,將會獲轉介到參與計劃的大腸鏡醫生。如結果呈陰性,則建議參加者兩年後再接受篩查。
你可瀏覽大腸癌篩查計劃網站了解更多有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