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不是福

正常人體有一定分量的脂肪,以保溫及作儲備,但如果儲存過多脂肪便會導致肥胖。當中,內臟脂肪(即囤積在腹腔內或內臟周圍的脂肪)比皮下脂肪會引致更嚴重的健康後果。中央肥胖(即腹部積聚過量脂肪,俗稱「大肚腩」)是引致多種慢性疾病的風險因素。

肥胖的定義

體重指數(Body Mass Index, BMI)是一個常用而且國際公認的客觀指標以衡量一般成年人的體重是否適中,計算方法是把體重(公斤為單位)除以身高(米為單位)的二次方(即是體重除以身高兩次);而腰圍可以反映腹部脂肪積存的程度。

  • 對香港的華裔成年人來說,體重指數達23.0而少於25.0公斤/米2屬於超重,等於或超過25.0公斤/米2屬於肥胖。
  • 在大多數亞洲成年人,男士腰圍等於或超過90厘米(大約36吋),或者腰臀比例達0.9或以上;女士腰圍等於或超過80厘米(大約32吋),或者腰臀比例達0.85或以上,便屬於中央肥胖。

肥胖的害處

肥胖通過某些生物學機制,會令人較容易患上各種慢性病,甚至縮短壽命。
與肥胖有關的疾病包括:中風丶心臟病丶高血壓丶部份癌症(包括本港頭幾位常見的大腸癌、肝癌、乳癌、前列腺癌等)丶膽石丶糖尿病丶退化性膝關節炎及靜脈曲張等。

肥胖的成因

人類從食物中吸取熱量來維持身體的基本新陳代謝功能和體能活動。一般而言,若身體吸收熱量多於消耗,剩餘的熱量便會儲存起來,成為脂肪,令體重增加。

  • 暴飲暴食,或多吃高熱量、高糖分及高脂肪食物和飲品,容易導致吸收過多熱量;
  • 日常生活若缺乏體能活動,將會減低身體熱量的支出,如果不在飲食方面加以調節,就會因消耗熱量不足,導致熱量過剩;
  • 肥胖的風險一般會隨年齡增加;
  • 遺傳因素、某些內分泌疾病例如甲狀腺分泌失調;或藥物如類固醇藥物也可能會影響體重。

體重管理之道

體重管理的原則十分簡單,就是減少熱量的吸收及增加熱量的消耗。奉行健康生活模式 - 健康均衡飲食、多做體能活動和避免飲酒;就是降低肥胖風險關鍵。

  1. 健康均衡飲食
    • 盡量減少進食高熱量、高脂肪和高糖分食物,包括煎炸食品、糕點、甜品、含高脂肪的肉類如午餐肉、肥豬肉、臘味和動物皮層;亦應該避免高糖分飲品;
    • 每日應進食最少5份蔬果及多選吃全穀類食物,增加攝取膳食纖維,因其可增加飽肚感,令人避免進食過量;亦有助促進腸臟蠕動,預防便秘;水溶性纖維可與油脂物結合並排出體外,有助降低血液中膽固醇和維持血糖於正常水平。
  2. 多做體能活動
    • 世界衞生組織建議成年人應每星期進行最少150-300分鐘中等強度帶氧體能活動;或最少75-150分鐘劇烈強度帶氧體能活動;
    • 體能活動可以在一天內分幾次進行短時間 (例如每次10、15或20分鐘)以達到目標;
    • 應避免久坐,可將短距離步行融入日常生活中,例如坐公共交通工具提早下車再步行到目的地。
  3. 避免飲酒
    • 酒精含高熱量,卻沒有營養價值 - 每克酒精約提供7千卡熱量;一罐/細樽啤酒(330亳升,5%酒精濃度)大概含有140千卡熱量,一杯紅酒(175毫升,13%酒精濃度)含有大概160千卡熱量。
    • 酒精會影響肝臟的碳水化合物代謝和血糖水平。

實行體重管理前應先諮詢家庭醫生及相關醫護人員的意見。切記要循序漸進,勿操之過急;亦要持之以恆。

淺談減肥方法的謬誤:

  1. 間歇性斷食法 : 現時未有足夠證據確立其對長者健康的效用,亦未有有關其可能出現的副作用的數據。
  2. 服用瀉藥丶利尿劑或減肥藥:瀉藥和利尿劑並不能減去身體的脂肪。另一方面,未經醫生指導而胡亂服用任何藥物均可能有損健康。
  3. 不吃飯,只吃餸:控制體重應遵守均衡飲食的原則。每天的食物不可缺少穀物類,反之,穀物類食物應佔日常飲食中最多的分量,以提供身體熱量,維持日常活動及身體的運作。餸菜的脂肪含量一般比穀物類食物為高,而脂肪所含的熱量比碳水化合物高,所以只吃餸菜可能反會攝取更多熱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