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者活動樂
香港人十分長壽。2018年,男性的出生時平均預期壽命是82年,女性則是88年 。長者自65歲退休後,只要善用時間,仍可活出精彩的下半生。
活動的重要性
活動是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們每天都會參與不同的活動,包括自理活動丶休閒活動丶家務活動等。長者退休後,每天擁有較多的空閒時間,適當安排活動對長者更為重要。只要參與該活動時是有目的丶自願參與,及在參加後產生滿足丶愉快或成功的感覺,這些便是有意義的活動。
活動的益處
有些長者或許覺得:「我年齡已那麼大,為甚麼還要參加活動呢?」。有些長者更會抗拒接受新事物,其實長者只要多嘗試,抱平常心參與各項活動,不與別人比較,對新活動丶新事物掌握更多後,自然能減少對參與活動的焦慮 ,並能獲得活動帶來的益處,以下是一些例子:
一. 改善健康
部分長者可能會因為一些個人的健康問題,只顧多休息,而不願意參加任何活動;亦有部分長者因害怕接觸新事物而不參與活動。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2010年發布的「飲食丶身體活動與健康全球戰略」指出 ,65歲及以上長者應每星期做至少150分鐘中等強度有氧體能活動。體能活動包括在日常生活丶家庭和社區中的休閒時間活動丶交通往來(如步行或騎車)丶職業活動(如果仍然從事工作的話)丶家務勞動丶玩耍丶遊戲丶體育運動或有計劃的鍛煉;體能活動能夠增進心肺丶肌肉丶骨骼和功能性的健康,減少非傳染性疾病丶抑鬱症和認知功能下降等風險。
二. 鍛煉腦筋
多參與健腦活動如 : 閱讀書報丶用電腦丶玩棋盤 / 紙牌遊戲丶打麻雀丶寫作丶書法丶繪畫丶湊樂器丶做手工等可以刺激心智,鍛煉腦筋,促進認知儲備,有效減低患上認知障礙症的風險 。
三. 增加自信心
即使是住在院舍的長者,也可以在院舍內參與義務工作,幫助其他較弱的院友,或協助院舍摺疊衣服及毛巾丶派發餐具丶打理盆栽,既可幫助別人,又可提升自信心及獲得滿足感,從而提升自我價值,亦可以提高適應生活轉變的能力 .
四. 減低認知障礙症長者的行為問題
有研究指出,居住院舍的認知障礙症長者,多參加有意義或配合其個人能力的活動,能使他們充份利用日間時間,消耗過剩體力,減少空閒或午睡時間,幫助他們建立日常生活的規律,以減低行為及心理問題;例如參與懷緬治療活動可改善情緒和認知功能;感官刺激活動如音樂治療則能減低認知障礙症患者的焦慮丶不安和躁動行為 。
五. 改善人際關系
有些長者不懂得怎樣與別人相處而避免參與活動,其實多參與集體活動,例如:與一大夥長者一起做晨運丶旅行等,透過與別人的交往及分享,可改善社交技巧及擴闊社交圈子。
六. 提高或維持自我照顧能力
每天料理自己日常起居生活,例如梳洗丶沐浴,做家務包括購物丶煮食,能給予長者伸展關節丶保持腦筋靈活的機會,從而維持或提高自我照顧的能力。
娛樂及休閒活動類別
活動類別很多,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國際健康功能與身心障礙分類" ,娛樂和休閒的活動例子如下 :
- 遊戲: 參加有規則的比賽或無拘無束的遊戲和自發性的娛樂活動,如下象棋丶打撲克。
- 運動: 以單獨或集體形式參加競技性和非正式的比賽或運動會,或參加正式組織的體育比賽,如打保齡球。
- 藝術和文化: 參加或鑒賞美術作品或文化活動,如去劇院丶電影院丶博物館或參觀藝術展覽丶或演出戲劇丶欣賞性閱讀或演奏樂器。
- 手工藝: 參與制作手工藝品,如陶器制作或編織。
- 業餘愛好: 參與休閒活動,如集郵丶收藏硬幣或文物。
- 社會活動: 與別人一起參與非正式或隨意的聚會,如走訪親戚朋友丶或在公共場所非正式的會面等。
- 其他娛樂和休閒活動
如何為長者選擇活動?
選擇活動的時候,除了依照自己的嗜好及興趣去選擇外,長者亦需要了解自己的能力及身體狀況,清楚明白各項活動對自己能力的要求。好像在體能方面,不同的活動對手部及腳部功能有不同的要求,例如打麻雀需要手部靈活,而跳舞則需要手腳並用。患有膝關節痛的長者不適合行山,但也可以到公園散步,同樣可享受到晨運的樂趣。
智能方面,不同的活動對於記憶力丶專注力丶閱讀及書寫能力丶聆聽及表達能力等的要求有所不同;例如:園藝丶唱歌丶看電視丶個人美容是一些智能要求較低的活動。閱讀丶寫作丶手工藝創作等則是對智能要求較高的活動例子。
此外,部分長者亦可能在視覺或聽覺方面出現問題;例如一位聽覺衰退的長者,可能未必清楚聽到收音機或電視的新聞報導,但仍可選擇看報紙以掌握時事。由此可見,只要依據個別身體狀況而作出適當的選擇,長者仍然可以享受活動的樂趣。
為自己安排活動
明白到活動的益處及如何選擇活動後,最重要的是要付諸行動。長者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及能力,為自己安排多元化的活動,亦可以積極參加院舍或長者中心提供的活動。長者只要了解自己的能力,選擇適合自己的活動,並切實地安排及參與,定能活得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