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7 - 活出安康樂耆年-長者精神健康手冊
P. 67

不起勁,只是呆在家中看電視,心情總是悶悶不樂。很多時候,他也想

                起與妻子過往的片段。何先生曾經有好幾次夢見妻子,知道她的「生活」
                很好,總算鬆一口氣。

                何先生失去了摯愛,慶幸的是子女都很孝順,十分關心他。年幼的兒子

                仍與他共住,希望讓何先生不會覺得太孤單或失落。他憶述有一次與其
                中一位女兒回鄉,邂逅了一位比何先生年輕得多的女子,二人十分談得

                來。而女兒也很開通,主動向父親表示如果爸爸找到一個合適的伴侶,
                共渡餘生也是一件好事。女兒這樣的反應,反而令何先生對再婚或找尋
                新伴侶一事更加審慎。一來,怕自己承擔不到照顧的責任;二來,又擔

                心其他人可能會鄙視自己,結果沒有再與那位女子繼續來往。不過,他
                就深深感受到女兒對自己的那份細心和關懷。


            3. 何先生如何過度難關?

                •  虛心聆聽:何先生樂於接受臨床心理學家和子女的意見,明白哀傷對
                    個人的影響,了解到長期孤立自己對渡過哀傷期並無幫助。

                •  坐言起行:他接受第一次輔導後,便決定放棄固步自封的生活,開展

                    新生活,多參與義工活動。從此以後,他的生活便不再一樣。

                •  坦誠溝通:何先生與子女的關係十分親密,經常把內心感受和矛盾與
                    他們分享, 這令子女更容易幫助何先生共同渡過哀傷日子。至於再婚

                    事宜,子女都能從何先生的需要考慮,並能透過開放的溝通,令雙方
                    的疑慮一一盡消。

                •  積極擴闊生活圈子:他熱心參與義工服務,四出幫助有需要的長者,
                    例如:陪他們覆診、幫助患病臥床的長者購買日常用品等。有時候,

                    他亦會相約朋友一起聚舊。

                •  正面的生活態度:他學會欣賞過往自己對妻子的付出,並珍惜子女及
                    朋友給予的關心和支持。今時今日的他,常常忙碌於煲「愛心湯」給

                    兒女,與兒孫聚首,約朋友聊天。

            4. 個案分析

                •  身份轉變,照顧壓力遞增:何先生一直是家庭中的經濟支柱。自從太
                    太患病後,他的角色便有所轉變,成為照顧者的身份。而且,以往何
                    先生所憧憬的悠閒退休生活也要告吹。內心的盼望及喜悅因此變成失

                    望及痛苦。在種種因素下,沒有其他人可與何先生分擔照顧的責任,
                    以致增加其精神壓力及負擔。此外,為了照顧太太,何先生的生活全

                    以她的需要為先,而忽略了自己的身心健康。同時,他的社交生活及
                    個人興趣亦受限制,因而削弱了他的情緒支援。


                                                           64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