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4 - 活出安康樂耆年-長者精神健康手冊
P. 74

3. 長期疾病

                •  長期疾病較多在中、晚年時候病發,例如糖尿病、高血壓、中風、肺
                    氣腫及關節的痛症等。由於這些長期疾病大多數不能根治,往往會令

                    病患者對不能痊癒而感灰心沮喪                            28,29,30 。

                •  有些長期病患會令患者在某程度上喪失自我照顧能力,例如中風者可

                    能因為行動不便,起居生活甚至於處理個人衞生方面均需要別人照
                    顧。有些長者會因為怕負累親人而感到內疚,又或者覺得個人尊嚴受

                    損而顯得抑鬱            28,29,30 。


            4. 喪偶或喪親
                •  步入晚年生活,長者難免要面對親友的生離死別。對於喪失摯愛親友,

                    有些長者 ( 特別是那些依賴性強和欠缺個人社交圈子的長者 ) 會覺得難於
                                                   33
                    適應,容易陷入情緒低落  。

            5. 家庭或居住環境的改變
                •  由於子女長大,逐漸離開原來家庭,有些長者可能會感到孤單和寂寞,這情況

                    在獨居的長者當中更為明顯。部分需要居住院舍的長者或會有被親人遺棄的感
                                                                                                     34
                    覺。如果長期覺得孤單、寂寞和被人遺棄,抑鬱的情緒亦會較容易出現  。

            6. 社會上的改變
                •  社會日益變化,周圍的新事物發展迅速,長者容易與社會脫節。部分

                    社會人士及家庭成員未能了解長者的需要,令長者覺得自己不再受到
                                                        35
                    重視,進而對自己失去信心  。




            Ⅶ . 及早察覺和治療抑鬱症



            所謂「病向淺中醫」,若發現有抑鬱症狀,並影響生活各方面的正常運作,
            便應及早往醫生處接受詳細檢查。約有 47% 抑鬱症患者接受治療後,一年
                                                      36
            內完全康復及在一年內沒有復發  ,所以如果能夠及早察覺到抑鬱症徵狀,
            並接受適當的處理,對紓緩情緒困擾及改善病況是有一定幫助的。治療抑

            鬱症可以有不同的方法,以下是幾個較為普遍的方法:

            1. 心理治療

                •  心理治療的形式可分為個別輔導和小組治療。


                •  在作出評估後,臨床心理學家運用有科學根據的實證治療方法(例如:
                    認知行為治療、靜觀認知治療)替患者進行心理治療。形式主要是透


                                                           71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