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4 - 活出安康樂耆年-長者精神健康手冊
P. 54

(三) 喪親者的哀傷路程



            Ⅰ . 引言

            假如比喻春天為嬰孩的誕生,那麼,冬天便可比喻為人的晚年。四季循環不息,
            冬天過後,春天便會再次降臨。無奈,生有盡時,無人能逃避死亡。隨着年紀

            漸長,面對親人及朋友的離世,心中的酸痛與傷感,比起寒冬的那份孤寂、冷
            酷來得痛苦。對於長者而言,假若將要離世的是那位共相廝守數十載的伴侶,
            看着對方病入膏肓的愁容,實在感到難過。當對方離開塵世,那份刺痛的無奈,

            亦成了日後每晚的斷腸思憶。面對這重大的打擊,護老者在心理上如何作出相
            應的準備和適應?而輔導者又怎樣協助面對喪親的長者重投生活呢?




            Ⅱ . 中國傳統的死亡及哀傷觀念

            1.  傳統文化與死亡禁忌

                中國傳統社會文化對於「死亡」一直視為禁忌。當我們談及「死亡」,我們
                寧願採用其他較隱晦的字眼取替,諸如:「去了」、「走咗」、「唔喺度」、
                「升天」、「長眠」、「上路」和「過身」等。「死亡」常常給人的印象就

                                                                                        1
                是痛苦。我們對死亡的恐懼,可能是來自民間故事或傳說 。即使我們遇到
                喪親者,多以「節哀順變」作慰問,好像不知用什麼說話安撫他們。這些對
                「死亡」的忌諱往往妨礙喪親者順利度過哀傷期,家人宜多加留意。以下列

                舉一些流傳至今的傳統禁忌,以作參考:
                •  「白頭人送黑頭人」:假若離世者是成年子女,對於不少長者來說,會

                    視為「白頭人送黑頭人」,遺反了自然定律。如果死者是家中唯一男丁,
                    長者認為「無後為大」,失卻了作為父母的角色,對此更加悲痛不已 。
                                                                                                         2
                    長者可能會出現強烈的罪疚感,歸咎子女的死為自己今生做錯事,受上

                    天的懲罰,以致「無仔送終」。假若長者出現上述情況,而又未能得到
                    適當處理,強烈的罪疚感可能令其情緒更為波動及抑鬱。

                •  不宜參加社交或裝扮:中國傳統認為,喪親者在短期內不宜出席任何社
                    交場合及喜事活動 ( 例如:婚宴和壽宴 ),甚至不應到訪別人的家,以免
                    帶給人家噩運。如此做法,只會令喪親者斷絕一切社交聯絡及失去情感

                    上的支持 。此外,喪親者不可在守孝期間穿着鮮艷的衣服、不應笑逐顏
                                1
                    開、剪髮或剃鬍子亦不宜,這只會增加喪親者的抑鬱情緒。

                •  死後全屍,風光大葬:中國傳統的「五福」( 長壽、富貴、康寧、好德和
                    善終) 中的「善終之福」,即指「臨命終時,心裡沒有牽掛,安祥地離開」,

                    可見中國人對臨終安排的重視。以往,一些抱有傳統思想的人對死後保
                                                                                  1
                    存全屍這觀念較著重,所以他們選取土葬多於火葬 。有些中國人亦因上
                    述緣故拒絕死後作器官捐贈。另外,有些人在醫院中逝世,家人也不願


                                                           51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