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6 - 活出安康樂耆年-長者精神健康手冊
P. 56

Ⅳ . 喪親前的反應


                                                                                                      7
            1.  配偶的適應:一些研究顯示配偶的死亡是帶來人生中最大壓力的事件 。喪
                親的長者從此要適應一個沒有配偶的新環境、新生活。例如:過往二人共住
                的居所,感覺上好像寬大了許多;昔日要預備兩人的飯餸,現在只孤獨一人,

                苦不堪言。此外,個人的身份角色、自我價值及生命觀亦會隨配偶的離世而
                改變    8, 9 。適應喪偶的日子絕非易事,勇於面對生活上的轉變才是良方。


            2.  家人的矛盾反應:

                •  強忍淚水、抑壓愁緒:有些家人可能會覺得在垂死病人前流淚痛哭會令

                    死者不能安詳離世或令垂死病人更留戀塵世。於是家人會堅持要強忍淚
                    水,不容許任何人哭泣,抑壓情緒,並對垂死病人展露笑容。


                   » 流淚的重要性:既然家人與病者已知大家相處的時間有限,家人的眼
                       淚正好表達了對病者離愁別緒的傷感。共同承擔憂傷不但具有治療作
                       用,亦會拉近彼此間的關係。


                •  為免傷痛、避談死亡:有些家人可能出於好意,為免病人再受傷害,避
                    免與其談及死亡事宜或喪禮準備事宜。他們以為不談論死亡,病人便可

                    安心休養,心情便會有所改善。而部分家人到了親人臨終前可能會儘量
                    滿足病人的需求,例如:購買很多病人喜歡的食物,讓他們在離世前也

                    能盡享美食,對病人盡最後的心意。

                   » 談論死亡的重要性:縱使讓病者臨終前享用美食也是一件好事,但是

                       給病人情感上的支持比起口福更為重要。如家人不能滿足患者情感上
                       的需要,在他病逝之後,家人也較容易產生內疚感。另外,假如雙方

                       繼續逃避討論死亡的話題,亦會減少病人處理未完心願的機會 。
                                                                                                   1




            Ⅴ . 病人臨終前的準備(一):護老者篇


            1.  與病人談論死亡、遺願和臨終安排:家人不妨主動與病人坦誠地談論面
                對死亡的感受,這有助病人渲洩情緒及作出適當的心理調適,以免親人

                離世後令自己或其他家人產生內疚或虧欠感                                      3, 6 。此外,家人可為病人完
                成未完心願 ( 例如:化解過往的誤解,冰釋前嫌 ),或表彰他一生對家人

                和社會的貢獻,對病人可算是一種安慰,亦減輕家人日後在哀傷期間的
                傷痛及內疚。一些臨終的安排亦可與病者商討,例如:喪禮儀式、陪葬

                物品及墓地安排等。因此,如果家人對臨終前的過程及所產生的心理情
                緒反應多作了解,可有助減少病人及家人不必要的恐懼及憂慮。

                                                           53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