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 - 活出安康樂耆年-長者精神健康手冊
P. 17
Ⅱ . 家庭方面的改變
1. 子女相處及關係上
• 卸下照顧子女的責任:當子女長大,長者便不再須要照顧子女的起居生
活,父母照顧子女的角色亦漸漸退減。但有一些長者卻未能因應子女
的成長而作出相應的改變,仍沿用以往照顧模式和溝通方法,事事提
點,諸如:提醒子女穿衣、鼓勵晚上早點回家、多飲湯水、避免過度
消費等。另外一些長者卻可能出於溺愛,好心做壞事,例如幫助子女
清還賭債或提供金錢予子女娛樂消遣等等。長者的過份照顧,一般都
不會獲得子女的欣賞和感激,反而容易引起子女反感,覺得長者嘮嘮
叨叨或過份干涉自己的生活,因而逃避與長者接觸;同時,亦可能使
子女會覺得自己「無用」,事事需要別人提點,又或子女會覺得自己
常常被批評,造成不快和影響自信。至於屢次借錢予子女償還賭債的
姑息行為,只會令問題持續和惡化。
• 處理餽贈和邀約:子女為表孝心,有時會餽贈禮物予長者或邀約他們出
外用膳。可是,有些長者雖然對子女的心意十分欣賞,但為免對子女
造成經濟壓力,很多時會叮囑子女不要浪費金錢購買禮物,甚至拒絕
子女的邀約,以圖減少他們的支出。不過,並非所有子女會明白長者
的用心,有些子女對於長者的叮囑或拒絕,感到十分沮喪,同時亦覺
得長者的心態難以捉摸和矛盾非常 — 不送禮物或邀約又不開心,送禮
物或邀約又遭拒絕。子女會因而對長者產生負面印象,以致減少邀約
和接觸父母。
2. 新關係的建立 —— 與媳婿的相處
• 協調與包容:子女成家立室後,長者便須與媳婿建立關係。由於媳婿
來自不同背景,其生活習慣、處事方法、價值觀和期望可能與長者大
相逕庭。假若長者未能與媳婿協調彼此的分歧,日常生活的瑣碎事亦
可引起磨擦和不快。舉個常見的例子,不少長者喜歡飯後立即清洗碗
筷,但媳婿比較喜歡看一會電視或稍作休息後才清洗碗筷。長者會認
為媳婿懶惰,而媳婿卻覺得長者過份急趕。又例如:在管教孫兒方面,
長者與媳婿亦可能有不同的標準、見解和管教方法。若未能協調彼此
的分歧,很可能會引起雙方的不滿和積怨,嚴重的甚至引起家庭暴力
或虐待的情況。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