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9 - 活出安康樂耆年-長者精神健康手冊
P. 39

•  對於服務於長者機構的護老者,可直接詢問了解,以及平日留心觀察,

                    更要主動接觸那些減少、停止前來機構,或在機構中顯得很退縮的長

                    者,從而找出有需要援助人士;

                •  遇有因尊嚴、面子等拒絕援助的長者,可與其保持聯絡並表達關懷,或

                    以糧食、實用禮品、免費服務等代替金錢援助,甚至以獎勵義工或學習
                    積極等名義,實報實銷交通津貼或贈送免費膳食等,以減少對方的尷尬。

                    再待適當的機會,如對方因急病入院、申請支援服務時,才協助有需要

                    的長者尋求經濟援助。

            4. 供養長者父母 - 孝義與面子的抉擇:


                •  子女如有能力並樂意供養父母的話,這樣當然是父母及社會所樂見的。
                    假若子女缺乏經濟能力供養父母,但仍想儘孝義的話,很多人會以「有

                    粥食粥,有飯食飯」的方法處理。再不行,就要放下自己的面子,即使

                    暫時由其他人代為奉養,也應設法使父母生活有保障,例如申請綜援或
                    社會上各種慈善基金等,這亦可算是權宜之計。




            Ⅷ . 個案分享:「積極改變,退休生活樂無窮」



            1. 背景資料

                王伯是一位成功適應退休生活的長者。

            2. 個案實錄
                王伯今年 80 歲,與太太居住於一個公屋單位內。王伯共有 5 名子女,都已

                成家立室,擁有自己的家庭及孩子。

                退休前,王伯在一間涼茶舖任職店員。約於 20 年前,當時王伯 60 歲,他
                的子女便提議他退休,但王伯卻捨不得他的工作,一方面僱主待他很好,另
                一方面他亦希望自給自足,不願意成為子女經濟上的負累。因此,王伯並沒

                有詳細計劃退休的生活。

                王伯任職的涼茶舖結業時他已經 75 歲,他不可能再找到新的工作,只好退
                休。在剛退休的日子,王伯感到很不習慣:由原先天天努力工作,變成終日
                游手好閒。由於太太不需要王伯協助料理家務,王伯每天只得吃飯和睡覺,
                王伯頓然感到手腳也開始疼痛起來。王伯在家的時間多了,與太太的磨擦亦

                相對增加。此外,由於退休前工作時間長,王伯與朋友甚少來往,退休後倍
                感孤單。王伯曾經嘗試認識新朋友,卻擔心別人不接納自己,以致心情欠佳。





                                                           36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